2023年11月12日深夜11点半,外卖小哥向建军路经复旦大学东门外的国定路,为避让两名逆行的人,导致电瓶车失控撞向路边护栏。经医院诊断,向建军左股骨干错位性骨折,需手术。但想到1万元押金和手术费,向建军签了“拒绝住院,后果自负”的免责声明,在伤腿打了钢板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出租屋养伤。不幸中的万幸,他得到了复旦大学学生们的自发救助,才度过了这一难关。2021年开始,人社部门就面对向建军这类外卖和出行等新就业形态的就业人员试点职业伤害保障(简称“新职伤”)。然而,《老叶较真》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了解“新职伤”的快递员和外卖小哥依然很少。究竟如何才能让这一暖心的举措落到实处呢? ▲视频:10名外卖小哥只有2人知道“新职伤”,政协委员建言暖心举措如何落到实处? “新职伤”为“向建军”们提供保障
2021年7月1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指出,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维护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发布该指导意见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意见》第九条为:强化职业伤害保障,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台企业应当按规定参加。采取政府主导、信息化引领和社会力量承办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职业伤害保障管理服务规范和运行机制。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
然而,在外卖骑手向建军摔伤
在今年“两会”上,市政协委员童麟律师就“完善新职伤保障制度”递交了提案。童麟委员调研发现,“新职伤”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三大问题:
其一,“新职伤”缺乏医药费垫付机制。“实际生活中,外卖小哥的个人存款有限,遇到上万元的大额医药费,他就捉襟见肘,于是就选择不去治疗。”
其二, 外卖快递小哥由于意外受伤,身体康复期间,无法正常工作,这期间就存在缺乏生活补助的问题。
其三,“新职伤”理赔流程时间较长,一般需要40天左右,不能缓解外卖小哥的燃眉之急。
针对上述三大问题,童麟委员建议,首先筹建“新职伤互助基金”,由市人社部门组织平台、工会、慈善基金会等相关各方协商筹备建立“新职伤互助基金”,作为新职伤保障制度的有益补充,用于新职伤所涉前期医疗费用的垫付、理赔期间的生活费暂支等,鼓励从业者在从业期间通过按月或按日交付较低的互助金,享受职业伤害期间的互助金垫付及暂支保障;其次缩短处理周期,进一步优化新职伤的申请、审查流程,缩短处理和支付周期,对符合条件的可通过新职伤互助基金予以先支付后审查。

